一、三线军工的峥嵘岁月

1.1 深山中的国家使命

1969年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,代号066的国家重点工程在湖北远安大山深处启动建设。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响应”好人好马上三线”号召,在芦席棚里安家,用原始工具开山筑路,奠定我国战术导弹研发的重要基石。

1.2 军工传奇的诞生地

这个占地13131亩的军工基地,至1985年累计完成3.7亿元基建投资,建成90.2万平方米科研生产设施。1980年5月通过国家验收后,成为我国唯一具备某型导弹全系统独立研制能力的三线单位。

二、大国重器的锻造历程

2.1 从”争气弹”到天安门阅兵

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,由066基地研制的导弹方阵首次驶过天安门广场。这个被称作”争气弹”的型号,源自技术人员在芦席棚里攻克上千项技术难关的奋斗历程。

2.2 军民融合的先行探索

在特殊历史时期,基地曾研发”红阳牌”轻型货车与”万山”面包车。这些民用产品虽因市场原因停产,却为后续军工技术转化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
三、新时代的华丽转身

3.1 战略搬迁与集团重组

1993年组建的中国三江航天集团(现航天科工九院),开启基地转型新篇章。1994年启动的孝感调迁工程,将红峰、红林等核心单位转移至现代化科研园区。

3.2 军工遗产的活化保护

远安原址现存9000平方米建筑群于2019年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通过建设军博园,完整保存导弹发射车、战机等200余件展品,打造沉浸式国防教育基地。

四、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

本站独家收录的《066基地文献汇编》包含:

– 基地建设原始设计图纸(1969-1980)

– 导弹试验全过程影像记录

– 三线建设者口述史访谈资料

– 军工遗址测绘三维模型

解密这段被山峦封存的国防科技史诗,见证中国航天从深山走向星辰大海的壮阔历程。

可以使用夸克APP扫描下方二维码,快速保存该资源哦!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